*

CULTURE / EVENT
4月21日,飯田橋
鄭銀淑“韓國全國,酩酊信步20年”火熱彙報!

走訪韓國土境,著有超過40冊的記錄,現居首爾的紀行作家鄭銀淑持續地將精力注入筆墨。而在4月21日(六), 為紀念她著述第20週年而召開的座談會“韓國全國,酩酊信步20年”也在東京飯田橋舉行,約有70名讀者蜂擁而至。

*

“只要有香醇的馬格利酒,不論在哪裡我都會疾馳而來。”這樣說道的鄭銀淑,她的代名詞便是酒廠紀行。然而她的開場白,出乎意料地與她的根源相關。話題以她曾當作取材地拜訪的兩個故鄉開始。她父親的故鄉,是因電影《計程車司機》而備受關注的光州。以民主化運動聞名的光州,對於觀光客來說門檻多少有些高,但它也被稱作是象徵著電影的,有人情味的土地。而鄭銀淑在談及母親的故鄉,分裂前的北朝鮮時,心中也是五味雜陳。南北的關係隨政權的改變而改變,國民也飽受了影響。她手捧一張如今很難再拜訪的開城的紀念照,祈願道“希望迎來能自由旅行的時代。”就這樣,這兩片土地便作為引子,解釋了鄭銀淑的根源和紙幣的動力,並拉開了韓國全國紀行之訪談的帷幕。

*

第一部分(12點15分場,共100分鐘)圍繞十冊著作展開。鄭銀淑在開始寫作的1990年末,正巧是日本文化在首爾被解禁的年代。兩國雖相鄰,但彼此並不熟悉,於是人們在聽說是為了將在日本出版的書籍的採訪時,便會說著“日本的NHK來了”並從四面八方聚來。2007年,鄭銀淑出版了代表作《馬格利之旅》。在當時的韓國,馬格利算是“過時”的酒了。當她拜訪各地釀酒廠時,也常被冷冰冰地迴應“因為是鄉下才姑且釀酒。你喝完一杯就走吧”諸如此類的話。然而,2010年,馬格利酒在韓國突然再次流行,而後再借日本的韓流盛行,2012年出版的《韓國酒廠紀行》中便紀錄了向酵母施加壓力,給發酵中的酒聽音樂等獨特的釀造手段。此般祕聞也在談話中汩汩湧來。

第二部分(14點40分場,共100分鐘)以“令人想暢飲馬格利和燒酒的韓國電影《酒廠》名場景”為題目,邊放映邊介紹酒廠的場景。描繪朝鮮戰爭後的韓國的電影《誤發彈》(1961年)中,捕捉了由於“醉酒後易久坐”一現象而產生的,如今很少見到的站立著喝酒的場景。而《捕鯨獵人》中的酒廠一場,講述了1980年代人們常將自家一角改造成小酒館的現象。以韓國電影史上動員人數位居第二而豪的《國際市場》(2014年),更是介紹了坐落釜山海岸的開放性酒廠等飽含時代性和地域性的酒廠文化產物。觀眾們熱切地傾聽著這些電影的介紹。

*

觀眾的“饞酒”在第一、二部分的酒廠影片的浸泡下達到頂峰,於是趁勁頭未過,會場又移動到板橋區大山的烤肉店SANKYU。鄭銀淑親手將酒傳給在座各位,並在親切交談中度過了韓國酒廠的熱忱一晚。

採訪・文:宇治有美子